2024年日本企业破产超过1万家
2024年,日本企业破产数量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,超过1万家。
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它背后藏着什么样的信号呢?
2024年,日本全国共有10006家企业破产,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突破1万家,比2023年增长了15.1%。
来看看2024年日本倒闭企业的概况。
1、负债额在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占比74.7%,也就是说,大部分破产的都是小微企业。
2、2024年破产企业负债总额虽然也很高,有2.3435万亿日元,连续3年超过2万亿日元。但比2023年反而减少了2.4%,这是因为大额破产案件的数量有所减少。
3、债务金额在100亿日元以上的破产企业有10家,其中MSJ资产运用株式会社(原三菱飞机株式会社,6413亿日元)约占总额的30%。
4、分行业看,7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倒闭企业数量超过上年。服务业是案件最多的行业,去年为2099起,今年为2547起,增长21.3%,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。其次为“零售业”(由1783宗增至2087宗,增幅17.0%)及“建筑业”(由1671宗增至1890宗,增幅13.1%)。
4、分地区看,各地区连续第二年超过上年。倒闭案例最多的地区是关东地区(从上年的3066例增加到3442例,增加了12.3%)。其次是近畿地区(从2106例增加到2542例,增加20.7%),该地区11年来首次超过2500例。 38个都道府县的数据超过了上年。
5、因新冠贷款破产案件734起,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。
6、因用工荒而破产的案件342起,首次超过300起,大幅突破历史最高纪录。
7、因难以找到继承人而破产的案件共计540起,尽管较上年有所减少,但仍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。
8、因为高物价而破产案件933件,较上年大幅增加。
为什么2024年会有这么多企业破产?
总体而言,几座大山压垮了骆驼最后一根稻草。
1、物价上涨。2024年日元的汇率波动很大,原材料进口成本不断增加。很多小企业本身利润率就很低,成本一高,根本没有办法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,最后只能选择关门。据统计,这种因为“物价高企”导致的破产案件就有698件,比去年增长了8%。
2、人手短缺。日本老龄化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,但它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。2024年因为“招聘难”、“人件费上涨”以及“员工流失”导致的破产案例达到了289件,比上一年增长了80%以上。人手不足对于服务业和建筑业的冲击尤其明显,因为这些行业对人力的依赖非常高。
3、疫情后的债务问题。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靠政府的“低利息融资”活了下来,但这些无息、无担保的贷款到期后,企业的债务问题爆发,资金链断裂,最终倒下。特别是小微企业,经营上本就脆弱,抗风险能力很差。
4、后继无人倒产。难以难以找到继承人而破产的案件有 540 起,尽管较上年有所减少,但仍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。因找不到继任者而破产的案例中,40%是因为“管理者生病或者死亡”,也有企业因找不到继任者而放弃继续经营的案例。从行业来看,案件最多的是建筑业(124起),其次是制造业(95起)。
这么多企业破产,是不是日本经济的信号变差了?
其实,不全是这样。
虽然企业破产数在增加,但背后也有一些积极的信号。 比如,大部分破产的都是小微企业,而大中型企业的表现相对稳定。这说明,日本的经济结构正在调整,资源逐渐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。
再比如,有些行业虽然面临挑战,但也孕育着机会。比如服务业,2024年破产企业达到3329家,同比增长13.2%,看上去不乐观,但服务业本身也在经历升级换代。
如果你能够找到切入点,抓住行业变革带来的需求变化,这反而是个机会。
还有一点,区域性变化也值得注意。比如,东北地区的破产数量增长了30.8%,达到568家,这是14年来的新高。
为什么东北会有这么大的变化?因为它的经济恢复相对较慢,同时受到劳动力和原材料双重压力的影响。这对投资者来说,可能意味着一些低价资源的机会。
2025年,预计日本企业破产数量连续增长,小规模企业首当其冲。
主要原因是:
1、日本加息压力加大:日本央行可能在2025年1月再度加息,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,特别是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存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;
2、成本持续上升:原材料价格、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,而企业难以完全向消费者转嫁成本,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;
3、薪资上涨压力:为应对劳动力短缺,大型企业纷纷提高工资,形成行业竞争压力,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,无法跟上薪资上涨趋势,被迫破产或缩减规模。
2025年是日本M&A机会无限的一年,赴日的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日本的中小企业,尤其是那些可以低价收购的优质企业。
